文體教育萬億市場空間打開
2014-11-07 16:22 來源:中證網-中國證券報 作者:采編 閱讀:80次 我要評論
[導讀]鼓勵教育文體消費,主要涵蓋推進職業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發展,完善民辦學校收費政策,擴大中外合作辦學;大力推動出版、影視、游戲、動漫等文化產業發展,促進文化娛樂消費;倡導全民健身,加快發展體育產業。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環境的成熟,教育、文化、體育等市場規模都將超過千億甚至萬億,未來的發展空..
鼓勵教育文體消費,主要涵蓋推進職業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發展,完善民辦學校收費政策,擴大中外合作辦學;大力推動出版、影視、游戲、動漫等文化產業發展,促進文化娛樂消費;倡導全民健身,加快發展體育產業。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環境的成熟,教育、文化、體育等市場規模都將超過千億甚至萬億,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。
教育消費千億市場待啟
在線教育,繼電商、網游、SNS之后的又一個互聯網融合產物,被投資界評為21世紀熱門投資領域之一。經過2012年的蟄伏、2013年的爆發、2014年的發酵,在線教育產業如今已初具雛形。有數據顯示,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正以每年30%以上的速度增長,到2015年規模將超過1600億元。
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,不同年齡段的人都希望充實自己的知識,適應新的生活和工作環境,年輕白領尤為典型,“隨時隨地”的在線學習漸成潮流。這也就催生了千億市場的教育消費。
而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,國家對鼓勵教育消費的政策也日益加大。今年2月,國務院取消和下放64項行政審批和18個子項,其中第一條就是教育部主管的“利用互聯網實施遠程高等學歷教育的教育網校審批”。6月,國務院印發《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》,引導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,并提供財稅、土地、金融等政策支持。
在政策松綁的背景下,各路上市公司已紛紛布局在線教育。為中小學師生提供同步教育軟件的方直科技,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約6821萬元,較上年同期增長8.85%,凈利潤約2406萬,同比增長2.08%。公司董事長黃元忠表示,看好在線培訓行業,今年將重點推APP客戶端產品,把線下的客戶逐步粘連到線上,在原有的基礎上提供增值服務,產品今年秋季已產生收益。
今年才上市的全通教育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.3億元,同比增長12.5%,凈利潤0.31億元,同比增長16.2%。平安證券表示,全通教育業績增長主要系全課網“慧成長”幫手業務付費訂閱用戶規模大幅增長580%所致。
此外,焦點科技、鵬博士、陜西金葉、立思辰等公司也紛紛發力在線教育。
文化娛樂迎“黃金時代”
近5年來,國家對文化產業的發展高度重視,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文化產業的政策。隨著文化消費的日益升溫,相關行業迎來發展機遇期。目前,A股市場中,文化傳媒公司已經超過60家,另外還有20多家公司正在排隊上市。
自2011年以來,大部分文化傳媒公司業績一直保持20%以上的增長態勢。特別是新興文化業態發展迅速,與年輕人消費特性緊密相關的電影、游戲、動漫和互聯網新媒體等公司業績增幅位居前列。
以今年三季報情況為例,61家傳媒公司中有46家公司業績實現增長,占比達到75.4%。其中,天舟文化業績增幅達到668.4%,位列第一;吉視傳媒、東方明珠、掌趣科技、當代東方等6家公司業績增幅都超過100%。
值得注意的是,并購成為傳媒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。上述公司去年以來進行了一次或多次收購。掌趣科技前三季度凈利潤為2.04億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122%。公司表示,業績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,主要原因是自2013年下半年以來,公司重大資產重組陸續實施完成。目前公司因并購海外游戲公司仍在停牌中。
到2020年文化產業要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,這意味著文化傳媒企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。研究表明,當人均GDP接近或超過5000美元時,文化消費會進入“井噴時代”。2012年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6000美元。
“消費者對文化產品的旺盛需求促使越來越多的公司進入這個行業,也催生了龐大的并購市場。去年是手游熱,今年是影視熱,文化產業的并購活躍度已經大幅提升,說明這個行業的發展到了規模化的階段,未來的并購還會繼續,且體量會越來越大?!兵P凰傳媒董秘徐云祥指出。
體育產業年均增速或超20%
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,體育產業將作為綠色產業、朝陽產業培育扶持,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5萬億元。
2012年我國體育產業的總規模僅為2595億元,占GDP的0.5%;預測2015年我國體育產業規模將突破7000億元,占GDP的比重提升至0.55%。以2015年7000億的規模來算,到2025年達到5萬億規模的話,我國體育產業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1.73%,處于高速發展階段。
國家從財稅、金融、土地等方面加大對體育業的支持和投入。支持符合條件的體育產品、服務等企業上市。有條件的地方可設立體育發展專項資金,對符合條件的企業、社會組織給予項目補助、貸款貼息和獎勵。對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體育企業,減按15%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。體育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支出,符合稅法規定的可在稅前扣除。落實企業從事文化體育業按3%的稅率計征營業稅。體育場館自用的房產和土地,可享受有關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。
國海證券研報指出,體育消費市場將成為下一個“金礦”。美國體育產業總產值占GDP的4%左右,是汽車產業的2倍、影視產業的7倍。而我國體育及相關產業產值僅占GDP的0.5%左右,差距非常明顯?!安罹嘁馕吨袌隹臻g,隨著政策支持和大眾體育產業化發展,我國體育產業的規模有望快速增長?!敝袊髮W生體育協會副主席鐘秉樞表示。
在A股市場上,涉足體育產業的公司比較少,主要包括中體產業、信隆實業、探路者、浙報傳媒等,這些公司或將成為政策的最先受益者。